English

周星:反思中国电影生存现状

2001-01-0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“应当明确,中国电影是我们自己的艺术创造,它必须正视商业利益并面对大众文化的现实,但最为根本的是,中国电影是人民的需要,无论生存境地和形态怎样变化,它必然生存发展下去。”

今年刚刚40出头的周星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艺术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。近年来他发表了《从文学之隅到影视文化之路》(北京出版社)、《中国影视艺术理论研究》(中国电影出版社)、《民风化境——中国影视与民族文化》(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)等有分量的学术著作,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,还撰写了上百篇的论文和评论,针对中国电影的现状、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,发表一个学者自己严肃的评论。

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他特别对近来媒体上讨论很多的电影票价问题发表看法,他说,“导致票房地位日渐提高的根本还是生存需要,与过去相比,中国电影的受众面不是增大而是缩小,但商业的收入反而提高。可是票房多少不是观众多少,而是收益多少。”“在现实中,是这样一种商业思路主宰着电影经营者的头脑:只要高票房,哪怕观众少,有了高票房,就有高价值。我们早已看到许多电影院宁愿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看一场电影,也不愿降低票价吸引更多人。实际上许多影院似乎坚信:看电影的观众就那么多,该看的对票价如何无关大局。这种毫不顾及观众的思路,证明我们的电影经营业走到了多么刻板的一面去了。”

“还有最近几年,影院开始意识到视听条件这些电影的最终实现环境的指标,于是纷纷改造座椅、银幕、通风设备和多声道的视听设备等,城市中星级影院的评定也纷纷开展,看起来很是热闹。不过,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经营者的动机是,影院改造之后,就可以按高标价收费了。我们不是经营者,自然不能要求人家站在民族电影业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即无论如何,把事业当成是事业来做是第一位的,中国电影的全局如果衰颓,电影经营业必然不会兴盛。所以,至少我们可以指出,观影环境的核心是商业短期行为和电影业长期生存问题的矛盾。”

周星对影视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影视范畴,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人文关怀和历史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。目前,周星正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项目“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史评”和国家教委“九五”规划项目“中国电影艺术思想研究”。在此期间,他还对中国话剧近20年的变化、中国电影的现代性进程以及21世纪电视的责任和品格等重大问题给予了学术关注,发表的论文都引起了学术界和影视界的较大反响。

最后,周星谈到,中国电影世纪之交的策略根本问题可能还是创作和体制。他说,电影艺术价值的体现,一要靠内容,二要靠观众的自觉投入。电影既是一项事业,也是一项产业。“我们已经到了无法避开中国电影生存危机的时刻,电影只有培植成产业才能生存。可是损坏一个事业,一切都无从谈起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